两年前,笔者曾在《世纪风尘中的刘德斋》短文里,依据极其有限的资料,介绍了这个一百多年前的常熟籍油画家,并对无法知晓更多有关他的身世及艺术而引为憾事。之后,笔者在阅读论述中国油画发展史料的各类文字中,对有关刘德斋的内容特别关注,但仍一鳞半爪大同小异。
日前,笔者终于从购自“新作家出屋”的厚厚一册《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关于刘德斋其人其艺的信息,虽仍属冰山一角,毕竟已是浮出海面。
该书第371页上写道:“刘德斋,名必振,字德斋,号竹梧书屋侍者,江苏常熟人。出生于1843年,1912年去世。刘德斋的家庭自清代初年家人受洗信教起,世代皆为天主教徒。刘家曾在所居住的古里村建有一所小教堂,由吴历题写‘有原堂’匾额。1857年至1862年太平军进军江南,因战事逃入上海的难民达2万余人,可能刘德斋是在此时随家人来到上海的。不久进入圣·依纳爵公学学习。刘德斋在何时进入徐家汇雕塑绘画工场学习,尚没有发现确切记载,当是在1856年范廷佐去世后。1867年刘德斋随陆伯都转入土山湾孤儿院后,曾绘制大量圣经插图和圣像画。陆伯都去世后他主持土山湾画馆20余年,一直到20世纪初年。”
那么,刘德斋的油画水平如何呢?该书作者从沈毓元《土山湾与孤儿院》一文中引述了一段:“有一帧徐光启与利玛窦谈道的巨幅油画,用西洋画的油彩结合中国工笔画的笔法和格调制成,闻名于国际美术界,被视为稀世珍品,西欧一家博物馆愿出高价购藏。此画挂在底层休息室内,占了整块墙面,画上人物和真人一般大小,栩栩如生。据说,1868年刘德斋曾受郎怀仁主教委托,还为佘山天主教传教士修养所的圣母亭画过油画屏风《进教之佑圣母像》,以及为沙勿略堂所作的几幅圣徒画像。他还以中国画线作圣像画,以传统绘画中堂形式陈列在徐家汇天主教堂内。”
末了,笔者补充一句:《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一书由英国牛津大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