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出国门。无须去省城,就在自家门口观赏外国画家的整批作品(不是印刷品而是原作!)这事要搁在昨日,不是痴人说梦么?
而今天,就在此刻,我正踱步于常熟美术馆的展厅,面对着《嘲讽与温情:意大利画家米诺·马卡尼作品回顾展》,面对着这个意大利老头在20世纪20——80年代近70年艺术生涯中创作的140多幅油画、版画作品。面对它们,我细细观赏、慢慢品味。我因马卡尼的嘲讽而会心一笑,我随马卡尼的温情酥软绝倒。
细究起来,意大利绘画和常熟还真有一种缘份在里头。3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等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带着他们的宗教信仰、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西方文明来叩击我们东方古老民族的灵魂。从都市皇宫到偏僻乡野,我不知道人们视这些老外及他们的文明似洪水猛兽而惊恐万状还是如见火星来客般不知所措,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对于殖民文化的长驱直入,是保守的拒绝还是开放的交融?持此截然不同观点的首当其冲者定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士大夫们。有两位出生于同一年(1632年,明·崇祯元年)的常熟同乡大画家王翬、吴历果敢地选择了后者。自1723年(清·雍正元年)郎世宁入北京宫廷做画师后,已是宫廷老画师的王翬就与之互动,经常切磋画艺,两人私交甚密。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郎世宁绢本水墨设色《山水》就是模仿王翬画风的成功之作。王翬呢,也在他的不少山水画作中似明似暗地表现光线,讲究素描的层次感,甚至构图中流露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中风景意象的章法。吴历自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在澳门入耶稣会后,在上海附近的天主教堂传教达30年之久,期间,由修士升为主教,边诵圣经边做绘画实验。时间再过100多年,到1868年(清·同治七年),又一个常熟画家——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土山湾画馆主持刘德斋,干脆运用意大利古典绘画的全盘技法,为佘山天主教传教士修养所的圣母亭绘制了《圣母像》。
时光匆匆。历史再一次让意大利绘画艺术与常熟人见面。不同的是:米诺·马卡尼的作品,代表的是意大利的当代绘画。这个展览是中国政府主办的“意大利文化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被纳入“苏州——意大利经贸与文化交流月”项目。这个展览在常熟美术馆的成功举办,开启了常熟文化艺术史的新篇章,并由此将常熟美术馆推上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从我个人说,常熟美术馆带来的米诺·马卡尼作品,使我未化一分钱路费,就近距离亲睹了大师的诸多原作,使我对当代西方绘画多了一个认知、了解、学习的绝好机会,并更加坚定了一个认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管是冷嘲热讽还是脉脉含情,不管是表现自我还是反映社会,真诚重要,个性重要,热爱与执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