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98常熟油画展》
展览开幕那天,市博物馆展厅热闹异常,社会各界人士、同行画友、老中青年、还有一队队大中院校学生纷纷涌入,人头济济、贺声阵阵。我留心观察了一下,约有百多人数,且还在络绎不绝地进出,很令人感动。(有一点,他们都是手持请柬而来的,自己掏钱买票参观者了了无几。)我明白象这样热闹的场面不会持续很久,在接下去的六天里将会是冷冷清清的。 这才是事实,才是我们这个小县城的真实的文化景观。油画作者和他们的作品仍将是非常寂寞的。
听听周围的议论,比较客观的说法是:参展作品的整体质量比前几年上升了,作者的队伍比前几年壮大了,但称得上优秀的作品仍很少,这是中肯的。作为一个参展者,我也有同感。认真地看,这个展览中,创作性的作品不多,尤其有鲜明主题的画作更少,大量的是带有习作倾向的东西,(似乎作者们仍停留在构图、光线、色彩、笔触的基础层面上,热衷揣摩着油画语言的ABC),个别的甚至有抄袭嫌疑。总之,题材的多样掩饰不住思想的空洞,内容的驳杂替代不了修养的干瘪,画面的热闹遮盖不住情感的匮乏,色彩的斑斓填充不了语言的苍白。当然,这些作者们自己也知道。即便如此,我仍要强调,难得有几位中青年作者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身在常熟,放眼世界,视野开阔,观念前卫,关注当代,强化体验,图像新颖,信息丰富,个性鲜明,技法独特,从而相对确立了各自的位置,展示着探求的方向,这是十分可贵的,我喜欢他们。
如今,画展已经结束,热闹已经过去,批评已经明白,自身已经看清,作者们带着各自的画回到了自己的画室。我们知道,道路还很漫长,陪伴我们的,仍将是长久的寂寞。画布在等待我们,观众也在等待我们。
19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