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2011-2021 苏州文荟艺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地址: 海虞北路148-2号
QQ:2402170327 电子信箱:2402170327@qq.com
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593号
我家的藏书中,曾有不少线装古籍和旧拓本法帖,它们大多封皮脱落,纸页泛黄,随手翻来,书蠹的啮痕曲曲弯弯,从里到外,都透着悠悠岁月的苍桑。
这些书,不少是我父亲的同辈和前辈的老先生们,在自感来日无多之际,郑重赠予“识货”的父亲的。记得有一年夏天的中午,父亲满头大汗地拎着一捆东西回家,进得家门,顾不上擦一擦汗,兴奋地打开包裹严密的几层旧报纸:“快来看,这是某某老先生赠我的古籍,多么珍贵的书……”父亲一边说,一边不许我们乱翻乱摸。我在边上悄悄打量,看见许多书的扉页上,密密地盖着深深浅浅大小不一的印章,就好奇地请教父亲,父亲告诉我:想必这些书已经在很多人的手上辗转流传过了,我听后,感到十分惊讶。
父亲生前,在接受别人赠书的同时,也有把书转赠他人的强烈嗜好,并且他总能对客对主,把《扁鹊心书》、《验方新编》之类的送给熟识的老中医;把《唐诗合解》、《增广诗韵》诸种送给喜爱古典文学的同好;把《衡方碑》、《汉泰山都尉孔君铭》那样的法贴拓本赠送书法界友人,以至于本来丰厚的古旧藏书渐渐萎缩,到父亲过世时终于所剩无几。虽然,在那个时代,家有古书,一则象是祸害,二则不能拍卖变钱,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些前辈读书人是由于深信文化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薪火传承而非束之高阁或者叫卖吆喝!
耳濡目染,我也不知不觉养成了这种赠书的习惯,在那所剩无几的旧藏中,除了留给自己几册自认为能阅读可揣摩会欣赏的东西,其余干脆都分赠友人,让它们流传到各自最适合的地方,并期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总比闲置在书架上积灰尘受虫咬要好!
19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