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经历了1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跨越了亚非大陆,常熟市书画院专兼职画师一行,终于抵达了红海岸的赫尔格达,踏上了埃及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出境(写生)采风之旅。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境内沙漠与半沙漠占国土面积的95%,沙漠与大海相连的地理风貌独特而迷人。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古希腊“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赠予人类的礼物。就在这干旱沙漠的绿色命脉之上,古埃及人创造出了世界上最辉煌的文化。早在5100多年前,古埃及就创造了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统,拥有了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王国。古埃及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大起源。
如今,埃及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艺术、建筑遗产,还有独特的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具有阿拉伯特色的风土人情……这些都吸引着我们走入这块文化沃土,吸收艺术养分。
在开罗,画师们参观了埃及博物馆和举世闻名的吉萨金字塔。埃及博物馆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据埃及人介绍说收藏的文物有25万多件,陈列展出的约6万多件,其藏品从史前时代到远古、中古、帝国时代,以至希腊和罗马的美术品皆有。
走进博物馆,由解锁古埃及文明的钥匙——“罗塞塔石碑”(复制品,本尊藏于大英博物馆,系镇馆之宝)开始,随之而来的是满眼的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全馆各个角落里更是列满了大小不一、造型各异,或惟妙惟肖或天马行空的人、神、动物雕像,大家止不住地赞叹古埃及人造像艺术水平之高超。
图坦卡蒙的金棺、黄金面具、黄金座椅和各种精美绝伦的法器,以及古代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目不暇接的艺术品等等,令人对古埃及人超前的工艺制作、装饰艺术水准感到不可思议。馆内还陈列着记载着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内容的纸莎草纸文献,以及大量的刻着谜一般文字、图案的石碑……埃及博物馆无愧于是一座人类历史艺术文化的宝库。
虽是来自现代的东方,拥有完全不同的中国文化,我们依然有一种共情的感动——古往今来,不管是埃及还是中国,又或者是印度、希腊,人类对于艺术、美的理解,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 《一千零一夜》里写到——未见过开罗,即未见过世界。来此一趟,受益匪浅。
之后几天,画师们又走访了地中海边的亚历山大市,目之所及处是如油画般的地中海景致,那里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亚历山大图书馆,以及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遗址。
飞越一望无垠的撒哈拉,一行人便又到达了此行另一个重要目的地——古埃及首都卢克索(古称底比斯)。
尼罗河两岸雄伟壮观的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以及保存在那里的精美壁画、巨石雕塑、高耸的方尖碑,都让画师们震撼不已。
2016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两国更将今年定为2016中埃文化年。今年1月份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暨2016中埃文化年庆祝活动并发表讲话:卢克索是古埃及文明的集中体现。这里的建筑反映出了古埃及人民令人惊叹的智慧和科技水平,为我们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情况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中国和埃及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大文明要加强交流互鉴,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合作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此次书画院的埃及采风之旅,不仅仅是一次异国情调的创作素材的搜集,也正是一次直观的文化交流。不同的地理风貌、风俗民情、宗教文化……让画师们更多地了解到了文化多样性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每一位书画家都肩负着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如何把握文明发展与文化守护的关系,如何在激荡的国际文化格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自信,从容发展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也是画师们在此次出境采风活动之后值得思考的内容。
图文/朱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