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抑非,1908-1997年,常熟人。初名翀,字一飞,投“梅景书屋”后,吴湖帆为其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一九七九年沉疴竟愈,复号“甦叟”。
非翁早年师从李西山、陈迦庵,习清末张子祥、沙山春、任伯年、陆廉夫诸家,一九三七年投“梅景书屋”深得吴湖帆器重,亲炙山水竹石,绘事大进。
非翁内兄孙伯渊昆仲,老师吴湖帆皆为海内著名鉴藏家、书画家。 非翁浸淫于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手摹心追,加之上海淡水路寓所又和黄宾虹、张大千等名画家为邻,备蒙启示,转益多师,且日与刘海粟、谢稚柳、陆俨少、唐云、江寒汀诸子交游薰习,卓然名家。时论以唐云、张大壮、江寒汀、陆抑非为“江南花鸟画四才子”。
非翁之花鸟画取法南田、新罗,并从王渊、张中、林良、吕纪涉取所长,白阳、表藤自然涉猎,又于孙、吴二家饱览名迹,形成了自己兼工带写、清新俏爽、工而不滞、艳而不俗的风格,至老弥工,苍老不失其华滋,洗练不失其浑厚,工笔、写意、没骨、泼墨、翎毛草虫无所不长,所作山水风神焕然,画格益高。有人称非翁为“优秀全能运动员”,实非虚誉。谢稚柳生前亦十分推崇,说他:“艺术发展道咱可为后来者楷模。他的画由‘獭祭’而成,信手拈来,妙造自然,飞跃到自由王国之化境。”五十年代,其创作工笔重彩《花好月圆》,发行百余万份,稍后之《春到农村》亦连续再版,远销东欧等二十多个国家,其复制件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
非翁之书法亦极富个性,早年以晋人入手,兼习颜、禇,中年于文征明最具功力,其题画书法兼有华秋岳遗韵,晚年倾心怀素、孙过庭,复效宋之米、黄,兼及明之王觉斯,并以“画法入书法”,形成了宕荡多姿、爽健奇崛之风格。唐云生前对非翁晚年之书法亦颇为赞赏。
非翁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四岁到上海美专执教,后又兼职新华艺专、苏州美专,并创“飞声国画函授学校”。九五九年应潘天寿之邀,任浙江美(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至逝世前犹带研究生数名。并兼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杭州西冷书画院副院长。西冷印社顾问,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桃李天下。程十发、邵洛羊、于希宁、徐伯清、赵延年、潘韵、黑白龙等均受其教益,成为大器。
非翁多才艺,于书画外,对内典、诗词、气功、岐黄、昆曲、评弹等亦颇有心得,渗化于八法六法之间,兼通外文,中年期间曾数次受聘于外籍人士家中,以英语教授花鸟画课程。
非翁晚年有《画语录》一篇,见诸有关报刊,记叙书画创作之心得,其“獭祭而成”、“写意应从严谨来”、“取、舍、借、变”、“以画入书,以书入画”、“上通传统,中通心源,下通生活”等论点深为书画文艺界叹服。王朝闻评论说:“非翁‘三通’三句话,胜过有些人拖泥带水的三十万字。”
非翁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人品高尚,淡泊名利,乐于助人,对贫困学生及社会公益事业极为关注,一生为救灾、扶贫和助残捐画,议卖无数。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也积极捐献了自己的作品。
非翁热爱家乡,晚年其情尤甚,弥留病榻还念念不忘要回家乡一睹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并主动提出要捐献一批书画,回报桑梓。共捐献书画作品百余幅,大致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有临摹、写生、创作、双勾、工笔、没骨、重彩及书法,反映一生艺术发展轨迹,并捐献五石谷、翁同龢等书画精品数件。常熟博物馆特辟“陆抑非书画艺术陈列室”,作为永久收藏,供后人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