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创作,作品既要到位,又要有味道,这已经是书法界形成的共识。其实这个不是新话题,早在2005年著名书法
怎样才能做到“到位”又有“味道”呢?要想“到位”就得多学习、多临帖,多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对碑帖的理解能力,同时,要提高现代审美能力。书法一道,非朝夕之事。古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王羲之池水尽墨,始成正果;王铎一日临池一日应索清,终生不悔,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要深入传统,开掘经典,没有传统或者说割裂传统等于是无源之水,创作便成为无缘无故的东西。“味道”就是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多领悟古人作品的魅力,加入自己的理解写出有新意的作品。但味道不同于创新,传统那么深厚,继承已经很难,惶谈创新。现代人善于夸大某些感觉,以为那就是现代精神,并崇拜它,搞一些艺术的造反,也确实是反映现代精神的,但这种现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大有问题,当代书家并不缺少创新意识,缺少的是传承的深度。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象中国画,更象音乐,象舞蹈,象优美的建筑。
真正把握到位又有味道是很难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社会很浮燥,很少有人能静下来学习传统和文化,其实传统中存在的许多很精彩的东西,《乐毅》情多怫郁;《书画赞》意涉瑰奇;《黄庭经》怡怿虚无;《太师箴》纵横争折;《兰亭序》思逸神超。优秀的书法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的锤炼,而是技术和国学修养的完美结合。晋代的书法家多为风雅名士;宋代的苏轼、黄庭坚为文学家,书法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出来的。这也正如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所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把历代贤哲的生命觉思和文化精神纳入到作品中去,与千年文心的对接与共鸣,才能使书法之花开得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