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美术
常熟市美术家协会
国画 油画、版画、水彩 书法 篆刻 设计平面 工艺美术
美协组织 美协展览 其他
艺术团体 艺术机构 艺术工作室
首页 新闻快递 当代作品 国画 油画、版画、水彩 书法、篆刻 摄像摄影 设计平面 工艺美术 历届展览 美术馆 博物馆 其他 社团机构 艺术团体 艺术机构 艺术工作室 民间收藏 艺术家访谈 历代名人 联系我们
学术交流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砚边随笔
编辑:Admin ┊ 来源:王月军 ┊ 查看次数:3/5217 ┊ 字体:T  T  T

 

有时迫于展览,想写几幅满意的作品出来却怎么也写不出来,进入不了状态,越是想写好越是写不好,想想主要是考虑的问题太多了,心有物碍,不能进入一种纯静自然的状态。想想比较满意的作品都是在了无挂碍的情况下产生的,所谓“偶然欲书”,心里头空空明明的,不刻意,不做作,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当中。这样用合于用笔规律的笔法写出来的字,会出现一种自然的节感美感,呈现出作品的意境之美。

用一种品味、把玩的心态来欣赏经典作品,总能感觉出字中有“象 ”。心里默默读着作品中的文字,作者挥洒时的心性、技巧一一被解读……这样,书家的意匠通过具体某一件作品,毫无保留地传达给欣赏者,使欣赏者体会到一种超然的审美感受,陶醉在物我两忘,翩翩自得的状态之中,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产生了对话,作品也因此有了存在的价值。当然,现实生活中,欣赏者、索字者往往只关心作者的知名度,这个人有名还是没名,至于作品能否被解读,那只是另外一码事;另外,欣赏也依赖于读者的修养,阅历。对于某一件作品,读者能从作品中读出什么来,似乎不可强求,因为,一千个观赏者眼中,自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微笑。

说说用笔。一个字当中的点画,包含着形体之美,质感之美,回环往复运动所产生的笔势之美。一个字中的每个点画须具备各种不同的形体,这可以从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物象中吸收各种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笔其实单就每一笔画来看,应该是有造型性的,是作者刻意酝酿的结果,当然最后要贯穿到自然的书写状态中去。当然,这是外在形式,却是籍以保证作品质量的关键之一。用笔苛求变化,线条当求圆厚,侧锋方笔入纸,继而辅以中锋行笔,厚实的线才有生命力,使作品饱含勃勃的生机,也是作者胸襟,气质状态的表露。当然,不同的书家写出的笔画,质感都是不一样的,但线条的厚实却是审美的主要依据之一,另厚不能呆,厚中要有空灵的意味。有时,扁薄的线也能给人以美感,但不是书家追求的目标了,这似乎与也传统的审美经验有关。每个点画以特定的某一状态逐一自然写出,点画之间就产生了相互映带的连贯关系。书写时要笔放心闲,不可矜持,做到笔方而势圆,柔多于刚,方臻上乘。

另外,结构也是个人书法风格化的主要特点之一。不妨从现代造型观念来看,结构深刻影响着作品的形式美感,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不可忽视。现代书法的一派,着重于强化字的结构空间变化,成功的作品也是非常精彩的,不能盲目否定,需要理性的分析。看经典书法作品,其点画结构之间的空间分割也是很有变化的,计白当黑,白里也能反映出作者的艺术修养。

关于技。搞书法的一般都喜欢谈境界,而耻于谈技,因为技是技巧,技术,层次较底。其实离开“技”,便无从谈“道”,观古代经典之作,如王羲之的书法,其技应用达到出神入化,不可捉摸的境地。一幅好作品的诞生有赖于游刃有余的技巧,没有娴熟的技巧,哪怕有再深厚的修养,想要表达作者的胸襟、气质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创作出来的作品必定是苍白的,不耐看的。修技不可忽视,技进乎道,道是技艺的升华。

观张旭,徐渭等人的草书,从作品里感觉他们似乎异于常人,一种“颠”、“狂”的状态,有着震惊人的气势,反映出他们亢奋的精神状态,是他们人格的一种折射。写大草特别是狂草的人要天生具有一种狂的气质,当然这个狂不是狂悖无度,仍然需要理性的节制,否则作品便会无法解读。有时静逸之人也能够写出翰逸神飞的草书来,但,那终究不是自己的真性情,艺术以真为第一,最怕虚假……

    有时想想,“书如其人”这句话还真不错,书法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书家的人格性情。我们读到了王右军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士大夫风度;米南宫的神骏;苏眉山的豪迈,潇洒;赵子昂的秀逸,敦厚等等……可以说字如其人是书家人性美的反映,这要通过后天修养逐步完善,以期达到“人书合一”。

    关于临书,是不是非要依照原帖临得一模一样才算好呢?我觉的未必。比如说用笔,只要通其理即可,也就是要掌握其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刚开始还是要象一些为好。至于结字,章法并无一定的程式 。欣赏古代名迹,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结字方式。另外读帖也是一种方法,闲时拿本字帖手里看看……久而久之,你喜欢谁的,不喜欢谁的,那些符合你的艺术个性,就会被分理出来,脑子里就会形成清晰的概念,这样选自己喜欢的学,不喜欢的就抛弃它。艺术需要扬长避短,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式实不可取,有时可能会连自己的长处也舍弃掉了,久之迷失方向。另外读帖便于看整体的气势,从宏观方向去欣赏作者书写时的心境,进而看其细微之处。总的来讲,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有内涵,耐看,这其中包含着技巧与心性,好作品都当得起“精妙”二字,百看不厌,是无可挑剔的。

看绘画史,总的来说其主要的嬗变是从写实-------写意的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指的是大概,当然“写实”其中也包含着“写意”的意思,不妨举些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宋范宽、李成、郭熙----元赵孟fu,王蒙------明清石涛,董其昌等--------民国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这是从总的来说,具体还要看各时期画家的取法对象。其技也是从精到粗的过程,当然艺术不以粗细论高下。对应到书法史,是否也有点这样的意思呢?

   创作的状态不可强求,如有的人适合于写激情型的狂草,有人适合于写静穆的小楷,有人喜欢写闲雅从容的行书等等。还有风格问题是统一还是变化多好呢?书法反应着你的心性,必依赖于你的人格,假如面貌杂乱则说明还没有达到“通”的境界,成熟时的作品整体应有统一的基调,而不同时期又有细微的变化。

书法生活化。书法家要溶于生活,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便没有艺术,或者说没有生活的艺术它必定是灰色的,不健康的……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是给人欣赏的,并可陶冶身心。它不该故作高深,或被束之高阁,应为大多数人所看懂。书法,要走向生活,才有它积极的现实意义…..

                                    08123,月军于听荷山馆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