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晕字石谷,号乌目山人、乌目山中人、剑门樵客、耕烟散人、耕烟外史、耕烟野老,晚又号清晖主人、清晖山人。生于崇祯五年(1632)阴历二月二十日,卒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阴历十月十三日,享年86岁。
石谷出生于一个“世业儒”的丹青世家,高曾五叶皆善绘事。出于天性,石谷童年就喜爱绘画,因此他没有走古代士人读书出仕的道路,而是选择了绘画作为实现自我的终身事业,一往情深,乐而不倦。石谷晚年对自己一生有过总结:“吾于是道也,因乎性成乎?故耳目所营,心思所注,虽万物之众,而惟吾事之;知愈久而愈觉其境之无尽也,虽非誉巧拙所不暇计,而况其他乎?与天俱适,习焉若忘,终吾之身而已。”天纵之以绝人之资,己又深之以过人之学,天分人功,神悟力学,石谷成 名甚早。年青时就得到文坛领袖钱牧斋和吴梅村的推誉,王士祯将他和两位恩师王时敏、王鉴合称为“三王”;另一位“士夫之宗”周亮工称石谷“百年以来第一人”,而恩师画坛领袖王时敏说:“石谷,今之画圣也,自赵宋以后三百余年,无此手笔。”中年后,石谷以一介布衣名动天下,“一时名公巨卿文人学士争交之,每酒坛文宴必致石谷”,“山川以石谷画增色,而文人之诗文亦以石谷画而益胜。”康熙二十九年冬石谷应王时敏长孙王原祁之邀,第三次去北京,后经学生宋骏业推荐,出任《南巡图》首席画师。《南巡图》于康熙三十四年完成,第二年留京“居守”的皇太子召见青宫,有“山水清晖”四大字之赐,石谷欲归耕而“事未 谐”,滞留京中 3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亲征噶尔丹返京,“上意欲留之供奉内廷,而知其雅志,亦不强也”,经“恩准”,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南还,九月回故里。以后二十年一直生活在虞山,徜徉于湖山之间,求画者不断,“王侯将相、公卿士大夫,靡不愿得尺幅以为吉光片羽”,而石谷“乐此不疲”,并且敬业 ,“每下笔便思传世”,最喜吟诵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为后世文人画家所叹赏。后代的画史,将清初正统画派,在“三王”外加上王原祁称“四王”,再加上石谷的生死之交武进恽寿平和与石谷同乡、同庚、同学、同教且差不多同寿的墨井道人吴历称为“清六家”,在画史上确立了崇高的地位。石谷创立的“虞山画派”在清代三百年间盛行不衰。但是上一世纪,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政治斗争的风暴,“美术革命”的矛头指向传统文人画,因为石谷的名声和影响太大,首当其冲,便要否定“合南北为一手,集宋元之大成”的“王画”。很少有人愿意认认真真研究石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美术界克服了“五四”以来的偏激,对石谷的评价 日趋公允,但对石谷缺少深入研究。所见八十年代后画史专家编写的石谷“年表”或“年谱”,基本上是石谷作品年表。石谷是一位高寿画家,自l6岁从张珂学画,到 86岁去世,七十年问不知创作了多少作品。福开森所编《历代著录画目》中,著录的石谷画作有454幅或册,也只是石谷一生作品中的极小一部分。石谷是一位文人画家兼职业画家,他的作品大多是和当时文人艺术交往的产物,他的精品都是投赠知己或赏音的徇知之作,年表或年谱中少了石谷的交游或艺术活动,就显得非常苍白。(阅读全文)